October 24, 2010

痕跡 (2009~2010)

2010.10.19 浸水營
2010.10.18 達仁林場
2010.10.17 里龍山 gpx
2010.10.10 出風山
2010.10.02 大漢山林道.浸水營
2010.09.20 海生館
2010.09.15 台東尚武
2010.09.12 龍鑾潭自然中心
2010.09.05 壽卡.旭海.滿州
2010.08.25 砂婆礑溯溪
2010.08.23 錐麓古道 gpx
2010.08.16 大尖山
2010.08.01 日暮瀑布
2010.07.26 蘭嶼
2010.07.24 里龍山
2010.07.18 北大武山 gpx
2010.07.03 溪仔口.欖仁溪
2010.07.01 港口工作站
2010.06.24 溪仔口
2010.06.19 壽卡
2010.06.16 大尖山
2010.05.17 里龍山
2010.04.25 內文
2010.04.24 龍坑
2010.04.20 蘭嶼
2010.04.12 浸水營
2010.04.04 南灣
2010.04.02 海生館
2010.03.28 出風山
2010.03.21 大漢山林道
2010.03.14 台南蘭花展
2010.03.07 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0.02.23 阿郎壹沿線
2010.02.18 中橫沿線
2010.02.08 鹿寮溪
2010.02.07 福山研究中心
2010.02.04 高士佛山
2010.01.22 里龍山
2010.01.06 台南武廟
2010.01.01 北大武山
2009.12.25 梅峰
2009.12.16 南田
2009.11.26 北插天山、陽明山
2009.11.14 北大武山
2009.11.13 屏科大
2009.11.08 199線道 牡丹 內文
2009.10.19 風與潮大樹音樂會
2009.10.18 螂橋鷹季
2009.10.10 墾丁賞鷹
2009.10.03 賞鷹
2009.09.20 滿州.溪仔口
2009.09.07 搶孤
2009.09.06 墾解-牡丹
2009.08.27 港仔撿種子
2009.08.24 台東 金崙 太麻里
2009.08.16 後灣
2009.08.01 欖仁溪
2009.07.30 南仁山
2009.07.19 高士
2009.07.13 與墾解上南橫、中之關
2009.07.04 鹿寮溪
2009.06.29 滿州、高士 200線道
2009.06.25 旭海撿種子
2009.06.21 梅峰
2009.06.20 梅峰
2009.06.19 蓮華池
2009.06.08 大尖山
2009.05.25 外雙溪-萬里桐
2009.05.24 恆春植物園.香蕉灣
2009.05.06 蘭嶼
2009.05.02 北大武山
2009.04.24 牡丹-壽卡
2009.04.19 牡丹-壽卡
2009.03.26 上梅峰
2009.03.20 阿郎壹古道
2009.02.28 後灣
2009.02.07 與俐璇在植物園行走
2009.01.22 風吹沙.佳樂水.九棚
2009.01.21 南仁山植物

August 31, 2010

2010/07/18 北大武山行程紀錄

隊員:建仁、惠宇、俐璇、郁庭、哲嘉

Day 1 恆春-沿山公路-北大武山新登山口-舊登山口-檜谷山莊
Day 2 檜谷山莊-神木-最後水源-大武祠-北大武山三角點-檜谷山莊
Day 3 檜谷山莊-舊登山口-新登山口-泰武-萬巒-屏東火車站

仰賴老天賞臉,在山下看颱風轉向,趕緊問了建仁與惠宇有否興趣一同前往;與許多人一起行走,我倒是很久沒有這樣的經驗了,地處南方恆春孤島,除了妳,少有人來一起走路、泡水,散步。妳喜歡這次的北大武山行嗎?這個山頭對妳來說早已開始有意義,起於那首「大武山美麗的媽媽。」沿路唱歌上山,慢板歌舞。

行走山徑的時刻,一如往常,兩眼淨是向兩旁望去,找找這時開花結果的植物,找找花裡躲藏的小蟲小蛛,眾人的好奇心,一整個要把山給翻過來一樣,很久沒有跟辦公室外的人一起跑野外,突然覺得有點新奇,應該拍幾張眾人圍著一株植物觀看的照片才是。

大武山的雲海是出名的,可惜山嵐未能將水汽凝結,灰白色的雲在四周圍繞著我們。山路迂迴,妳有自大武山下看屏東平原嗎?天氣好時可看見柴山、高雄85大樓的新地標,遠遠地還有顆小琉球。妳喜歡海,行走的時候望見海,可以讓人擁有爬高的欲望與動力,今兒是看不到了。明兒呢?

由於路崩的關係,即使星期六日,已少有山友進駐,整個諾大的山莊,來去三天,估計總共遇到五團人,最大團約二十多人,也是爬山第一次遇到山青包辦的套裝行程,包含睡袋、煮食、飲水皆由山青負責,爬山的人多則40L,少則僅需帶個20升上下的小背包,直接把自身的行囊輕量化到一個極致。

從那眼神看來,並不是慣於行走山林的人。就連上個廁所也能走到廁所後方找不到路回到山莊,真是令人擔心明早清晨如何行走在漆黑的山徑上,幾個岔路、幾個小峭壁、無數個高高低低的地形,也無身邊的小花樹木可以觀察,夜路實在不怎麼吸引人哪。幸好,山對我的吸引力,在我還能靠著自己的力量,背得動、爬得動的年紀,來去行走。

上山是散步的一種嗎?很好,我喜歡散步。

總是在天暗前才抵山莊,取水、煮食、分享彼此的食物、山友吃得過剩的食物,山莊的夜晚總是不虞匱乏,很多時候我總覺得上山並不需要太多食物藉以犒賞肌肉與汗水,當然有時候也會希望來點甜點什麼的,但這是兩件事。

背包裡怎樣也找不著重要的黑糖,前晚還特別拿出放在桌上,卻又給妳給塞了回去,說:「要用再拿就好。」結果也還是忘了帶。北大武山有著不斷陡上的山徑,原本有點擔心,見妳生龍活虎加以奔走跑跳,以往爬山的白嘴唇副作用今次也不再顯現,因此放下心。

清晨,山莊下方的溪水乾淨令人喜愛,只是海拔2000米的山澗過冷,石頭粒徑也大得不會像有山椒魚的地方,只好在溪邊看點風景即止。

上北大武山第四次了,春末、夏中、秋分、冬初各來一次,有許多植物已是看了又查,查了又忘,忘了再看,一次次循環,希望不需要像背英文單字一樣,必須忘記十八次才能體會語言的含意。

翻找、椸行,於是緩慢移動;等待、陽光、攝影,於是駐足不前。山行一路拍拍走走,拿了放大鏡看看拍拍,蘭、菇菇、花草樹木,一一的使勁回想她們的名字、分類特徵,幸好沒把書扛來,否則今次牟想上山。

上了稜線,眼前的濃霧掩蓋鐵杉的蔭鬱,先前那些看鐵杉林的地點已無幾可辨。僅剩路旁的植株仍在與人交遊,玉山杜鵑、南燭也淹蓋在濃霧中,無法對焦。

在霧雨瀰漫過後,還有幸可見著數分鐘的陽光與將要散開的雲層。這是今日第二次有陽光,趕緊搶拍一陣山與人。抵大武祠前,其實已無多少信心可以在絕頂看到十米外的天空,此處雲霧繚繞,十足霧雨隨時便來的氣氛。看錶猶疑一會,為了趕時間,所幸將背包置於大武祠,輕裝上山,輕裝走起路來的確相當輕鬆,難怪老人們紛紛棄置自己的背包於一旁。

夏天,都在林下行走,天空隔了一層樹冠,藍色的天讓人覺得好像許久未見。藍天,帶有引人向外行走的磁力,我就是那塊磁鐵,老是往藍天綠地的方向望去,久而久之,便離不開它了,這群人也是這樣的理由而聚在一起。

Edster_100717150624-1

相片集連結
http://www.flickr.com/photos/edster-shih/sets/72157624619575982/

此行拍得物種名錄:




Day 1
0620 墾丁出發
0930 大武山新登山口 (1150 m)
1220 出發
1350 舊登山口
1750 喜多利斷崖 3.8 K
1820 檜谷山莊

Day 2
0500 起床
0655 檜谷山莊出發
0920 5.5 K 紅檜巨木
1030 6.3 K 水源地用餐
11xx 6.3 K 出發
1126 最後水源地
1330 大武祠
1420 北大武山絕頂
1506 三角點出發
1546 大武祠
1836 檜谷山莊

Day 3
0620 起床
0845 檜谷山莊出發
0932 喜多利斷崖 3.8 K 看風景
1045 2.5K休息
1306 0 K 吃中餐出發
1422 新登山口, 騎機車
15xx 吃豬腳
1700 屏東火車站

August 29, 2010

2010.08.23 花蓮錐麓、賞鯨、溯溪行程紀錄

2010.08.23~26 花蓮-錐麓古道、賞鯨、溯溪、台八線

錐麓古道
http://www.flickr.com/photos/edster-shih/sets/72157624830903834/

賞鯨、溯溪
http://www.flickr.com/photos/edster-shih/sets/72157624846122676/

Day 0 08.22 1312 枋寮- 1720 花蓮市- 1900 天祥

Day 1 08.23
0630 起床
0730 出發
0800 文山溫泉
1030 慈母橋
1100 585m 慈母橋出發
1252 784m 陡上暫緩 出林下
1400 673m 錐麓駐在所
1430 673m 錐麓駐在所
1600 789m 斷崖駐在所
1620 783m 燕子口明隧道上方
1644 805m 錐麓斷崖東口
1735 424m 巴達崗吊橋
1807 207m 燕子口

Day 2 08.24 0630 起床 0730 多羅滿辦公室 0800 船班出發 1200 港口 1600 白匏溪 2000 南濱夜市 2100 鳳林

Day 3 08.25 0630 鳳林 0800 慈濟技術學院 0820 砂婆噹水源地 1100 終點5米跳台 1200 停車處 1430 鳳林肉桂專賣店 1530 鳳林的冰店 1600 林田山木業博物館 1700 滿妹豬腳

Day 4 08.26 0600 鳳林 0700 193線道 0940 七星潭 1020 太魯閣口 1045 燕子口 1320 新白楊 1430 太管處 1500 太管處 1520 花蓮火車站 1540 皮雕店 1609 花蓮火車站 2033 枋寮

June 24, 2010

愛的畢業典禮

出門前窩在床上聽見雨聲,心裡想:「這簡直就是暴雨嘛!」但還是收拾東西,出門走路。
下著雨,沿路不斷有人停下願意讓我搭便車,可是因為想看前方每個轉彎的萬大水庫,所以很不好意思對停下來的車輛解釋,也唱著歌走路。
還沒進入親愛的教室,就聽見鼓聲傳來,我很高興,因為就是為了這山中的鼓聲而來。鼓聲的節奏輕重很像外頭一陣一陣的大雨,所以以後下雨下得煩時,我就會假想聽見孩子們的鼓聲。畢業典禮的前一晚,有個燭光晚會,晚會上老師很感性的話把孩子們都弄哭了,老師說:「有問題就回來找老師,不要不說。」「從親愛國小離開的孩子要好,不能變壞。」「我很愛你們。」孩子們的眼淚事因為他們感到深深地被愛著,而對於要上國中的部落的孩子們,愛應該能繫住他們吧!

小記事:2010.06.21 俐璇在親愛國小畢業典禮

June 20, 2010

2010.01 珊瑚礁頂記事 – 樹梢的風景

曾有一本書「爬野樹的人」,裡頭有一群以攀樹技巧為傲的樹藝家、有幾個為了找尋全美最高的北美紅杉的狂人,也有在樹上舉辦婚禮的樹痴者。以北美紅杉、花旗松等高大的樹為中心,他們結識了彼此,有著以外人看來數不清的傳奇故事。

故事總是別人的,童話王國總是有王子與公主,也少不了城堡與高塔。

辦公室門口有一排南洋杉,就像一面圍牆、一座高塔,擋住外門喧嘩的遊客,也引發了人仰頭上看的習慣,亦引發人往上攀爬的欲望。某個夏日,塔尖的果子成熟,眾人開始計算果子的數量—夠不夠做果實標本?在某個午後,攀樹人紛紛上了樹,輪番將準備脫落的果子平安取下。只可惜,那些熟了的果子多半早已熟透,在向下傳遞的過程四散紛飛,無蹤無影。

妳說:想嚐嚐在樹梢上吹風的滋味,於是我帶了妳爬上屬於樹冠的高度,在那邊,妳說看到了海,很高興。我想妳看到的是樹海,眼前一片綠成了海,風吹樹梢成波浪,是海。

又一次,我帶你上了高塔上的南洋杉,在上頭見著了海,藍色的海,風吹來妳哇哇叫:「說樹怎麼這麼會搖?」我笑了笑:「這是恆春的落山風阿。」在樹梢上吹風竟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樣浪漫!其實,除了強勁東北季風的期間,搖晃的強度就像泡海水一樣的輕鬆。

瑚礁頂也有許多樹,徒手攀那些野生的樹不是攀像走樓梯一樣的南洋杉,全身肌肉手力、腿力、腰力,為了上升,各種曾經畏懼的動作如今只能勉力祈禱一切順利:爬竿、單槓、獨木橋、抱樹上攀或是空中遊走。在第二層的樹冠、樹枝分岔處與藤蔓纏鬥,但遠方那些目標仍在高枝剪的作戰空間之外,只好更上一層,更上一層,學泰山攀著藤蔓、學猴子抱著樹身,更上一層。直到站在一個略為舒適、得以空出一隻手操作高枝剪的位置;偶爾,上到一個像太師椅那樣穩固的分岔;也偶爾,在一個離地十來米,獨立於珊瑚礁頂的單株,樹梢的風景顯得相當珍貴;也偶爾,騎虎難下的時後、攻到沒力的時候,來罐波菜吧!

有時候,樹梢的風景在這年也斷斷續續的在眼前播放,或許哪天,我會帶著主繩爬上台灣那巨人般的大樹,繼續看著樹梢的風景。

54150024
小記事:紀錄始於2010.01.29;寫成於2010.06.20

June 17, 2010

2010.06.10 澎湖、珊瑚、煙火

這次到澎湖員工旅遊,大部分時間天氣都陰陰的,甚至不定時下起雨。在船上看到雨在海裡落成一個個圈圈,忍不住就會在心裡默念吳明益的句子:「雨不停的下著,終於把海也淋濕了。」原來大海也會淋濕呢!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連對「濕」的感受和定義都全然不同吧?!浮潛時把頭埋進海裡,即使理智上知道,還是非常驚訝大珊瑚和魚。很喜歡在海裡游泳,還不想跟大家一起坐船回去,想搭下一班船,可惜他們說沒有下一班船了。在船上,也很認真的盯著海的波動。很想看到海豚阿!真的很想,還跑去問船長:嘿!你在這片海看過海豚嗎?

煙火也比想像中的精彩,我看的很高興,仰頭靜靜坐著,煙火將要消失前,有的會落下變成珊瑚一樣的線條,有的變成螢火蟲一點一點的,在那樣燦爛的夜空下,我想起與你一起在台南和高雄看的煙火。

2010.06.10 澎湖

June 15, 2010

2010.02.08 鹿寮溪-出風鼻倒C型環走

2010.02.08 鹿寮溪-出風鼻倒C型環走

老想著要去哪,去福山前幾晚,俐璇說想去看海,想去走阿郎壹,那裡快要開出一條路,因此決定在年後走一趟,但我其實比較屬意溪仔口-九棚段,七八年前在大太陽下走過的難忘的經驗,當經過剪輯的印象不斷在腦中精簡美化,一種多年來釀造的回憶,如今轉化成了引人犯罪的遐想。

==================================================

前些日子,耳聞出風山東北向迎風面的原始林中有一片台灣石礫,一時興起,說走就走。無預期的,雖然曾說過這條很「硬」的路,不會想再走(跳石頭真的很硬),卻又同時被回憶的剪輯所引誘,大腦總會自主的篩選內容來呈現。

為了找路,在網上搜尋了幾筆出風越嶺路,主要是由欖仁溪出入,從海岸線入的人多半只到草原而已,從草原上到原始林的路口未知。看了地圖,出風山南方有一溪流,在Google Earth上有gogofish兄傳了照片,距下游,出海口約1K~1.5K處,溪寬2m左右,想來是條充滿森林野溪趣味的路線。但上至稜線後如何切回原有的傳統路線呢?想來,應由欖仁溪越嶺經由傳統道路走至出風鼻較為保險,2009年6月與國鐘及小董至鹿寮溪繪製的路線圖派上用場了,可得出風越嶺線與欖仁溪位置的關係,可惜上次未仔細將叉路口標明,只能知欖仁溪路由溪谷上行至321及311高地間鞍部越嶺,所以叉路口在越嶺點前。

昨晚已經將物品打包完畢(難得我這麼乖),上午也頂著太冷沒睡好而起床的意志力出發,到了恆春才發現山刀掉了,記得出發前曾將山刀插在側袋比劃了一下,只覺不穩,而後呢?沒印象了,到底山刀去了哪?掉在半路?會不會被路人撿了去,早晨出發時已有居民在園區散步,社頂居民主要是看到有把刀掉在半途應該高興死了「今天是個打獵的好日子。」那我則是「今天不是探路的好日子。」
直接回頭找尋一把曾經擁有回憶的刀,心裡想著難道我不適合去走探勘的路線?還是這是一個阻止事件發生的徵兆?回到宿舍,看到山刀完好躺在床上,終於放了心。為了讓山刀保持在視線中,用了扣環綁上機車前叉。

再次出發,行至欖仁溪已至9點,為了節省時間,沿途就比較少停留拍照,在幾處地點嘗試收取GPS資料,並沿途開機紀錄軌跡,很不幸,在第一個山腰邊即使半邊天沒有遮蔽,也只收到一個衛星的資料,掰掰了GPS。不但收不到資料,害我用光了一組電池,換上第二組,在上次與小董上行的支流匯流口,剛好有個破空,欲收第二個點,兩顆衛星。罷了!

沿路不斷收著舊的、多餘的、無意義的路標,無意義到甚至只是一個休息的點也綁,讓人心裡有非常多的OS,雖然花了點時間,但放任這些山客們依著難懂的邏輯綁的路標,難免讓人以為到處都有叉路,到處都可以往外切,這是叫人怎樣辨認路線?

Edster_100207104112-1

沿路走,邊走邊拆,邊走邊拍,陸續抵達先前的用餐平地及321鞍部。附近有嶺南青岡礫。
在321高地,約莫13時,找了一下往出風山的路,拿出沿路一直沒有仔細尋找岔口的地圖,乖乖!原來已經超過這麼多了!沿路走沿路拆,居然還能找不到先前看過的叉路口,註定了一個錯誤的發生。

走至321與311間鞍部的越嶺點,再次拿了地圖與現場比對,這個越嶺點的位置大致無誤,望了望東向,東邊有個東北向的坡面,依著道路向前探去,果然已經向下走了,於是回頭尋找可以切向東南的路線,回頭走不到50m即找到一個叉路,有明顯的路跡,來時拆路標刻意留了一點,因看不出到底是別人做實驗的樣區還是真的通往出風越嶺道,由此往出風越嶺道是有點早,不知這條路怎樣走,時間尚早,打定了向內探的心後,向內走了一會,沒想到這明顯路跡才不過三公尺不到,再向前已不知多久沒有人走過,想來是許多好事者打退堂鼓的地點,首先是黃藤纏人,路跡也不清,走入林內近十公尺,只有在少數的彎道才有一個未知年代及目的的路標,這些帶子說不定不是路標,對以路標為用途的帶子來說稍嫌短了點,所綁的樹大約在胸徑5cm以下,樹種有點忘了,沿著路標走,走進一片長有某種羅漢松科的林裡,是大葉羅漢松嗎?夾雜著另一種不太認得的小喬木,附近約有十來顆這樣的樹,由於專心找路,沒有特別注意到底有多少的數量及樹高、胸徑,採了點標本就往山裡續行,附近仍有一些殼斗科、野牡丹科的植物。在此感覺起來仍與稜線相聚不遠,要是由此往西回去,想來應半小時內可回到傳統道路。

鑽行約莫半小時多,不時拿出地圖給自己定位,可惜都不太抓的到位置,又半小時過去,切至一不甚明顯的溪谷,附近長了巨大的觀音座蓮,溪溝只有不到1米寬,雖然認為還沒有到下切溪谷的距離,但可能過於上游,等高線裡溪溝沒有明顯的谷地。想了想,決定沿溪溝鑽下,溪流上游果然相當陡峭,部份區段坡度少說也有40%,就算有瀑布也能從旁繞過,又半小時過去,已經三點半多,在溪邊看到楞線上長一種葉形有點披針的殼斗科,旁有一崩塌裸地,估了估高度約6~8米,應該可以一口氣攻上(坡度大約70%的崩壁),爬了些會草根和倒木,在稜線上拿出GPS抓了一下,終於抓到點了,可惜辦公室的陳年GPS沒有灌地圖,就算抓了點又如何(歎),現下海拔仍超過300m(H=320),突然間有點沮喪,原來這點路不過只是幾公尺的下降,扣除為了抓GPS而上攀的高度也不過再減5~7米,此時我多麼希望GPS的資料因太久沒有校正高程產生了誤差。急抓草下攀,不慎在下切被細藤絆住卡了跨下,一時間得靠這跟繩支撐體重而失去腳跟點,為了早點離開這繩,我決定剪開細藤,失去支點後就這樣外掛著相機滑行了兩米,掛在外面的小小白、百微、與350D加眼球,能吃土的鏡頭實是勇健。別看EF-s 18-55mm/f3.5-5.6這顆對岸俗稱狗頭的眼球,四年來可是吃盡風霜雪雨,雖然總嫌耀光嚴重,但如此刻苦耐操,該寫篇專文以資紀念才是。

在溪中見著一株衛矛科的植物,果子很有趣,採了點回去做紀錄。可惜現在在溪谷林下,根本就收不到GPS,上稜線又太花時間,實在懶得上,就用方才稜線上的座標吧。持續沿溪谷下行,不斷看著指北針一會往東一會向北,身在何方溪谷,心裡其實也有底了,但眼前還有多少選擇呢?

0430抵匯入主流的交口,河道顯然開闊,終於確定了,這裡是鹿寮溪,出風溪不會有這麼大的河道。
有點沮喪!從下切的地點起算,也走了2個半小時,到現在我居然才能確定自己在鹿寮溪上游,而且無法得知在那個區域!從地圖上看不到這條小支流。當然,我是在上次抵鹿寮溪邊的下游,有幾個選項,一個是回頭、第二是往鹿寮溪的上游走去,走回先前的入口,最後的選項是向下遊走。
很好,就這樣吧!還有好長一段路得走,沿著溪水走,即使是索隆也不至於迷路罷!

Edster_100207163410-1

在溪畔看到一些恆春鴨腱藤,沒有豆莢,即使方才走在不同的支流,只有看到較少的植株(應說過於專心走路而忽略掉了),也不應找不到豆莢阿!想來今年國鐘要失望了。

即使在二月,鹿寮溪水依然有點流量,許多段的流速約在30 cm/s 以上,各區塊深淺不一,許多過溪點差點淹過我的雨鞋,河裡生長些許大型的絲狀藻類,現時已忘記是哪些科屬了,反正河川裡的大型藻類也脫離不了那幾些科,

走者走著,越見天暗,不時可跟著當地人走出來的小徑續往下游行去,要是少了這些小徑,在某些過溪點的確是不太方便,看來在某次的颱風裡,這裡的山壁崩了不少,沿路有數處的堰塞湖,原來堰塞湖這樣漂亮阿!繼續跨過一些雜木林、檳榔園、恆春鴨腱藤,繼續靠著越來越暗的夕陽拍照,繼續跳著石頭向下游移動,繼續… …。

Edster_100207170252-1

Edster_100207182742-1

六點半,在能看得出山的形狀時拍了張照,真正抵達鹿寮溪口,又是半個小時過去,更!不得不拿出了頭燈,隨身帶頭燈真是個好習慣阿!飲用水至少還有500 C.C.的檸檬紅茶,OK!至少不用為了水煩惱,只需要顧好自己的體力便可!夜裡行走這石頭路真的很傷腳力,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只知道自己過了一個又一個的峽角,夜裡的海浪、夜裡的山勢,這些浪漫的元素現在都不那麼浪漫,經過好一陣的行走,已經感覺得到體力的下降,休息一下吧!中餐早已吃完,晚餐大概還有兩三個小時的距離,拿出手機,仍然沒有格,為了省電,早在發覺沒有格的時候關了它,為了避免無效的搜尋,還是乖乖的關了手機吧!

行走至記憶中的可能的出風鼻,繼續歇息,夜裡的出風鼻看不出它的高,只覺向上是一片的黑暗,突然有個念頭,做了件我一向很少做的事情,我把自己的臉拍了下來,那該是略帶疲憊卻含著興奮的表情。再開一次手機,很神奇的,俐璇打了過來,從語氣看來似乎不是像在找尋失蹤人口的樣子,於是我向俐璇告了白--我正一個人在出風鼻探險!

Edster_100207193236-1

Edster_100207193402-1

過了出風鼻後,開始可以看到較多的人味,遠些點有一些火光、說不定會有好心的漁民讓我上船,順著頭燈看到一些觸礁後被沖上岸的廢船,可惜沒什麼體力去找原訂的出風溪,現在腿力的狀況已經有點抖,不太會估這雙腳還能用多久?希望能順利到佳樂水。

當眼前以為的人煙變成火燒山時,瞬間有被欺騙的感覺,我想起了西遊記裡火焰山的片段,當玄奘一行人在夜裡看到前方有點點燈火,一定也和我一樣以為那是一戶戶的人煙!只是一個好端端借宿、歇腳的場所醒來後成了光禿一片的火焰山。

Edster_100207190708-1

心情有點遭,還必須在煙裡穿過這片燃燒的漂流木,拿出手機,撥了電話「有沒有空!我在出風鼻。」是撥給小賴,他正在帶親戚的小孩在恆春吃夜市,罵了我幾句後,要我到海防再打一次。小賴隨後打給淑惠(我的老闆),繼續念我。
繼續跳著一大堆大大大小的石頭後不久,終於遇到真的人,是來挖海產的漁民,這時也沒什麼心情問到底有什麼好東西,只問了記憶中較為好走的路大約在哪裡,像晚餐一樣的重要的回答居然是如此令人喪氣:「路喔!晚上不好找啦!你穿雨鞋不好走,往靠山壁邊比較不會滑!」另一個消息則正面一點:「過了前方一個峽角,會看到一個工寮,裡面有我們的人,可以在那邊喝點水。」
又一個峽角,好吧!我認了,像假山頭一樣,攻完一個又一個,每次看著前面的峽角,想著待會就可以休息了,卻總是必須再接再厲。
我已忘了什麼時後過了最後一個峽角,當確定這是最後一個時,心裡滿懷著莫名的感激,感謝這雙腳這麼能走,在好幾次跌跌撞撞的走在不穩的石頭上、硬切林投踏不實而跪在有刺的林投叢,最後我還是走過來了。
只是,當人知道這是最後一段路時,緊繃的雙腳卻往往在終點前軟腳。抵海巡前幾百公尺,海釣的人從我後面追上,此時我的大腿已經到達要移動都必須和酸痛對戰的程度。也好,知道自己的程度,總比不知自己底限的狀況來的好。

此時九點整,溪仔口海巡站前。

偶爾想起去溪仔口-九棚段時,那藍藍的天空與美好的回憶--風化砂岩、珊瑚礁海岸、出風鼻草原、鑽進林投叢下切、缺水下不得不嘗帶有噁心倒胃口感的草海桐果實以及累到翻掉的石頭路。這些回憶在時間的甕中加工成美好回憶的片段剪輯,當打破咒言,那些累人的幕後花絮將會又一次的真實上演。

小注記:行程紀錄
0900 欖仁溪農路停車處
1300 321高地、越嶺點
0430 鹿寮溪主流
0700 鹿寮溪口
0900 溪仔口海巡哨

此行新確認的植物:大葉羅漢松、烏心石舅、厚葉衛矛、錐果礫

March 25, 2010

專注的視野下藏有珍惜的心

郁庭:

收到這張明信片,你應該會有點吃驚,但也會非常開心吧!你可以從我的照片裡,看到我的視野中看到的你,站在芒草中、夕陽下的你,手持相機,有你的專注,然而這樣專注看待風吹草搖擺的你,把我放在更加珍視的位置:爬山時會注意看我嘴唇的顏色,見到好吃好玩的東西便記掛著要帶我去體驗,若我說想泡溫泉想爬樹想浮潛想看魚市場,你也悉心記下,一一兌現,還像變魔術一樣,能夠治癒我心裡的傷口…這就是我看到的你。

希望你喜歡我自己做的明信片,希望我有足夠的能量與愛,能夠守護你的笑臉,作為你的小太陽。
新年快樂


俐璇 2010.01.21

在燕尾的陪伴下看海

金門翹翹的燕尾,在陽光下好好看喔!我喜歡看金門的建築物,從飛機上往下看,金門有一種統一的色調:土黃色和橘紅色。穿梭在小巷弄,很像我們以前在武廟附近鑽來鑽去。蜀龍很認真的當地陪,我們看到了斑翡翠、蒼翡翠、黑頭翡翠、冠鸊鷉、黑翅鳶、戴勝、小桑鳲、黑領椋鳥、灰椋鳥、魚鷹、黑喉鴝...
阿!對了,還有環頸雉,因為吳明益在書裡提過,所以看到環頸雉非常高興呢!金門除了用風師爺和石敢當來鎮剎外,也用了仙人掌,記得你在四草也拍過讓我驚艷的仙人掌。
在金門看到藍藍的海很高興,雖然去墾丁也會看到海。可能是我太喜歡水了吧?
不知道為什麼,在海邊,我們一行七人,除了我之外,都沒有其他人脫鞋子去踩砂阿!

2010.01.13 俐璇.金門

相親相愛的樹們

記得給這張照片下的標題是「相親相愛的樹們」,而那時後我們還在為拉扯的齒輪磨合,經常怒氣衝衝或無奈,明明存在,卻看不見互相的付出與愛,真是想不明白為何當時如此阿!可能是不只需要愛,也要理解、包容、用對方式。
在梅峰的忙碌,比起唸碩士時,還有在濕盟時都好很多,至少工作時心情是愉快的,只是若感不到支持與後援,會很有怨言,就像那時候一樣,明明存在,卻看不見他們的擔心和關愛呢!

俐璇 2010.03.08

February 02, 2010

珊瑚礁頂記事 - 岩間移動

碰的隆冬,哎喲,修枝剪掉了下去,該死,誰選的樹。
在這之前的動作是以仰伏與平貼的姿勢掛在礁岩上水平移動,為了量測一顆樹青上的生長環的差值。

現在的位置在珊瑚礁的半腰上,手使勁,腹肌用力,使身體離礁岩的距離,足夠以腳支撐部份身體的重量,騰出一隻手,繼續前進。與山社的人工岩場相比,礁岩的手點算非常地多,但也相對脆弱,每每換手前必須一試再試,確認這中空的礁岩可以單手撐住身體的重量。

還記得第一次上這棵樹時,帶點逞勇的向上強攻,趕在手腳沒力前抵達上方的目標樹,有些施力點幾乎把手腳能夠伸展的極限都用上,畢竟我沒有退後的途徑,那麼,向前就是了!

從開始上攀的點起算,距離地面已五六米高,上來後又多了三米。雖未到命懸一線那樣恐怖,卻有充足的理由讓我不想原路下攀。幸好這棵樣木有著足以令人信賴的穩固,在樹上稍事休息一下,待腿力些許恢復後,決定繼續向上攀至礁頂,請同伴雨岑在上方將混亂的藤蔓稍微清出一個空間,讓我回到安全的世界,記得上來後第一個念頭是:「我復活了。」想來真是好笑,其實並沒有那樣恐怖,但卻是真實的感想。

後來,國鐘建議了另一條平行的路線,從山腰的另一面,水平攀爬至目標樣木,試爬了一次,還是一樣讓人有命懸一岩的感覺,手力、腰力、腳力都用上了,很不錯的路線,會讓人珍惜自己的生命。



「人為什麼要爬這麼高?」「這沒得解吧。」
一句在丹大札記探勘隊中與隊伍走散時的自問自答。

最近一直在看丹大札記,當站在台灣的心臟地帶,卻無法分辨自己正站在地圖上哪個小點點時,目標方向、體力、食物、同伴的方位,都呈現困境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自己可能被山收留,成為山神的孩子。看迷途中或因傷必須請人協助運送下山的紀錄,即使面對颱風與暴漲的溪流,我很少看到絕望的念頭,在希望漸失的困境中,心臟有可能益漸強大。

攀岩並不需要這樣,為了擁抱希望而上來,把自己想成是先鋒攀登者,以他們的思考來思考。在山腰上的時候,依著手感來尋找手點,不斷摸尋著下一個攀上的機會。


小記事
起於2009.09.04, 寫畢於 2010.01.29

January 06, 2010

棄、行

2009年的最後一天,在採買完上北大武山的食物後,我在漫畫店殺了一本漫畫的時間,我在看一本關於信念的漫畫--醫龍。

回宿舍的路上,想著我是否願意背負信念行動?加藤把患者的怨念背在身上,是一個即使背負罪惡也要堅持信念的醫生,我相信自己不是,我不是一個能夠為了施行環境權而犧牲人權的極端,也不是一個具有良好交際能力足以弭平認知落差的縱橫家。人很脆弱,總是左右為難並且過於貪心。

總是學不會捨棄。或許名字應該改成「施棄」,真難聽的名字,幸好我父母並沒有為了讓我學會減法的哲學而取了這個名字。

我以為用綠色國民所得的角度來認識老舊工業區與新興工業區、廢棄農耕地保留與轉用建地、自然保留區政策、對環境友善的高山農林業的價值,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但是這樣複雜的土地利用方式真的存在最佳化嗎?那麼人口最佳化應該是更優先被提出的思考才是。

果然過於貪心,明知道這樣的想法過於浪漫。這樣的念頭應該有許多人也動過,是否應該找點資料再來思考是否應該如此施行。

同行的隊伍中,那位在台大念博班的學長說,如果他有能力的話,這些看起來不合理的事應該要被修正。我想我扮演不了加藤晶。

新年的第二天,在北大武山上,我對山神許願:「希望未來可以事事如意」,但願山神不要笑我太過貪心而回絕了這個請求。

山,教過我減法的藝術,要我學會在自己負重的能力範圍裝載攜行物品,得以在上坡時不致負擔過重而缺氧倒地,也可在下坡活動靈活避免膝痛終止爬山生涯。

「棄、行」,原訂在山上閉關思考我應該學習的減法與行動力,因際遇的巧合變成團隊行動,少了內省的個人空間,或許如那晚在山屋的酒宴所講「敬那捲讓人相識的膠帶」,這是山神的意思嗎?否則相機的背蓋怎會無故的斷去?而我剛好在昨晚拿出了以往必備的膠布,多麼令人印象深刻的動作阿。

在山下的另一場聚會,我厭惡看人舉起茶杯互敬,竟起倒蓋杯子的念頭:我想做個自由人,但緩了下來。

我還無法飛翔,因為我學不會精簡自己的貪心。這真是讓人失望又安於現狀。


小記事:
寫2010/01/01 為期三日的北大武山原訂思考的事情。
並紀錄所遇到的台大保育社、假日登山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