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02, 2007

論文的致謝

首先,感謝口試時不吝提醒諸多細節的吳俊宗老師、陳順宇老師及曾怡禎老師,因您們用心的指正與建議,使我為這不盡完善的碩士論文修改眾多的錯誤,使本論文更加完善,在此由衷感謝。
在溫家班學習的兩年期間,有幸能接受溫清光老師的指導與教誨,讓學生進行夢想裡的野外調查、和自然相處。另外,老師做人處事認真嚴謹的態度,現勘、實驗採樣時的積極與嚴謹,往往讓學生感佩萬分,學生更會將這份精神謹記在心,不負老師的教誨。
感謝崑山科大的張穗蘋老師,在學生對研究目標尚未明確之時,總是耐心和我討論未來的計畫,並將自己半生以來的心得傳授與學生,讓學生在修業期間有了許多額外的收穫,於此感謝老師。
也在此向智華、菁娥與美瑜致謝,學長總是仔細地指導我實驗與數據分析的精神,也傳授了許多碩論以外寫報告的技巧。感謝菁娥總是可以幫我們把實驗室的外務打理清晰,不致因外務而暈頭轉向,也謝謝菁娥與美瑜對我們如大姐般照顧,使我們在撰寫計畫報告書之時,不致錯放許多不重要的內容而使報告雜亂無章。
此外,感謝不辭辛勞與我一起進行實驗的俐璇,為了進行絲狀藻類的調查與模場實驗,我們在山裡的日子加起來居然有近60天,這真是個令人難忘的過程,尤其是它包括了聖誕節、元旦等日子,讓我們往往只能苦中作樂,趁此機會細看山中的林木、飛鳥、蝌蚪與蝴蝶們,想像烈陽與寒風只是為了讓萬物的生命可以持續流轉、世代交替。
感謝溫家班的同學與學弟妹們:子健、念勳、銘基、瑋蓮與伊珊,這分論文實際上也是與你們一同完成的,感謝你們總是撥空將水質實驗在期限內完成。並感謝你們總是願意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出力協助,並扛下許多刻苦吃重的工作,尤其是伊珊與瑋蓮常常犧牲自己的假日,在清晨五點半氣溫僅約十多度的寒流中,陪著我們驅車前往、下水與紀錄;或是在烈日下,頂著三十度以上的高溫,曬黑了你們的腳丫。
最後,感謝名冠租車行的老闆與老闆娘用心保養車子,使我在山路上、在大雨中以及施工的斷崖邊不致墜入溪谷,安全的回到家人身邊。感謝環保署提供計畫經費,南水局鄭先生提供雨量資料,中央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提供氣象資料,助教紋藺協助系上保養貴重儀器,以及今日儀器協助保養實驗室內的儀器,大進儀器鄭先生與水電工王先生協助架設模場。
這是一個難忘的碩士生涯,謝謝各位,謝謝我親愛的父母

July 05, 2007

給赤腰的新主人



您好,
我是環工所的學生
這台車原本是我的(請看下圖), 但後來因後輪破胎, 放太久沒修, 可能被學校當報廢車收去了, 有幸在這裡又看到它.
謝謝幫它整理了許久沒更換的煞車皮和煞車線. 還將它裝了快拆跟新的擋泥板

原本有意向您買回來, 但畢竟你也花了不少心血來維修. 所以就算了.
但我想將車上的零件拿回來, 是我加裝的零配件.
包括 碼表的感應線、前後燈座
特此通知

Ps:
若在平路通勤我相信它會勝任的很好, 我也曾騎了幾次中長程, 覺得煞車要注意
雖然我將它換了V夾, 但後輪仍是懸吊式, 下坡就不要為難它了, 另煞車不要煞太緊, 因為我常常將它煞斷, 我也不懂為什麼, 難道我買的煞車線容易斷…
另外, 前後輪的車轂我曾經上過黃油, 但是踏板的軸承我因為沒工具就沒拆了. 自我接手以來已經騎了五年(吧?!) 記得要把車子保養好 這樣出門才有保障 我想你可以好好愛護它的

對了, 它有個名字, 叫赤腰… 我曾掛個紅色的平安符在座墊下而得此名, 如果你也想, 也可以用這個名字叫它

June 26, 2007

行過烽火大地 - 心得

自從把張翠容的『行過烽火大地』從書店抱回家之後,大約有半年的時間,他都被我隱藏在長長的書單後面。

直到他前面那些長長的書單一個個以緩慢的速度,擺到更後方的順位,或是隨著六個月的圖書館到期日,不得不把看到一半的書目歸還後,終於輪到這本期待已久的戰地手記。

本來打算以類似『迷碟誌』、『蝶道』那樣隨手讀起,從書裡隨便切個小段落出來,完全不管其中章節編排,因為我以為只是一篇篇零散的報導所組成的一本觀察紀錄。但我看完南方朔為之寫的序:『旅行家在某種意義上,乃是文化的先行者。他們在世界的邊緣前進。』原來是這樣,原來我看的不是一個國際戰地記者的報導,而是一個旅行者的觀察。在這本書自序的標題清楚地道出了一個觀察者的想法:追隨謊言的採訪路。

世界有多大,世界的定義被下在那小小的方盒子裡,顯得多麼的狹隘,我們對外界的想像變得單一,對周遭的了解也變得單一,不再多元,甚至只是百公里的距離也成了另一個世界、另一個國度,突然覺得我的視野很小。

我想我需要引用張翠容所引用的另一名記者的話語:『卡普欽斯基曾說:『我必須要旅行,這是我唯一可以活下來的方式,只有在路上,我的腦筋才會轉動,一旦坐下來,我的腦袋就變得一片空白。』』來表達我現在想旅行的慾望,然而目前卻如坐困愁城,面對寫不出來的論文,以及老師親切的問候,得先把這件麻煩事先處理好。

我不斷的納悶,為什麼國家這種東西會存在,為什麼需要區別生命成為不同國籍、種族、或階級,當然包含著非人的生命。

旅行沒有目的,抱持著隨遇而安的態度進入,當然我也暗自期待,過程中我能開悟出什麼。

註1. 書還沒看完,雖然我知道最後有提到藏族的故事,
但目前還是把論文寫完會比較讓我高興。
註2. 張翠容的個人部落格 http://chuiyung.blogspirit.com/
註3. 排隊中的書單

科普
別和螞蟻拼命、灌木賞花圖鑑、探險天地間

人文
尋找祖先的靈魂、去遠方朝聖、西藏追蹤(上)(下)、殺劫

科學
論文的參考文獻

Edster / 2007.06.26

June 16, 2007

指尖上幸福的滋味

第二幅連作, 投07年攝影社五校聯展, 只拿個入選..恩 好吧 還得要努力

image


作畫中的小熊

image

手指尖的幸福

image

畫畫是俐璇未來行走江湖的本領

--------------------------------

這幅作品和「送往天邊的企望」是一起發表的,
可惜我比較喜歡的「送往天邊的企望」居然沒有人喜歡.
大家比較喜歡重口味 ><"

這三張真是超噁心的, 我還有洗出來放大ㄝ...
以後要掛起來的

未來, 當我受不了這麼噁心的時候, 就用這張做紀念吧!

June 03, 2007

寫論文要先感動自己

『寫論文要先感動自己』
這是最近寫論文的心得,
再大部份情況下, 蠻多人的論文自己都是處在愈寫愈沒有信心的狀態
打電動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在我小時候, 電動愈打到結局時, 會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很想趕快破關, 一種是愈來愈懶得玩下去
寫論文就是這樣,
當我每天都很期待歸劃下一個段落的內容大綱,
或興奮的構想自己下一句要寫什麼的時候,
我的論文頁數應該就會突飛猛進地成幾何級數成長,
直到達到的預定120頁為止。

於是, 為了離開那種不想寫的陰霾, 我必須先感動自己, 覺得自己的論文是對全人類, 全地球環境有貢獻, 不會浪費紙張, 不會浪費公努, 覺得我們跑的6000公里採樣里程是值得的, 那時我就會很有動力, 很有組織的往下寫下去。

Edster 2007.06.03

May 18, 2007

郁庭守則

郁庭守則

牽人家的手要了解他的心,
吃人家煮的飯要懂得感恩,
上面兩條是郁庭守則, 沒做到沒飯吃.

May 06, 2007

送往天邊的企望

第一次發表的連作, 沒選上....
貼在網站上, 作個紀念

「送往天邊的企望」













安平 平安 第一張是我這個連作的開始 而以國泰民安中的民安為結中間穿插著燒完的香 正在吹送的拜香 以及祈禱中的阿嬤刻意不將國泰二字拍清楚, 想強調人民的心理只是希望自己能保有小小的幸福. 所以取名, 送往天邊的企望

趕論文中的幻想 - 夜拍.露營

聽說我還有十五天就要交初稿了, 現在天氣很好…清晨總是有點雨
昨天晚上是不是該去看個青蛙還是螢火蟲…
來個虎山國小應該不錯
虎山國小阿! 不錯不錯, 那邊還是泥土的跑道, 睡醒後跟小朋友一起上學. 跑操場, 踢足球(我現在該不會踢輸小朋友吧… 驚)

紮營到隔天早上, 被運動的阿伯吵醒, 好一陣子沒有這種感覺了.

 




記事:
Picture 1. 環保社的帳棚/老濃國小/2005.11 在南橫的途中過夜
Picture 2. 構樹的果子/仁德糖廠/2005.06/ 清晨去郊遊
by 壞掉的Canon A40

April 29, 2007

三十之後

「年輕的時候,倘若不是左派,那他一定沒有靈魂;中年以後,倘若還是左派,那他一定沒有腦袋」

幸好, 我還保有靈魂, 沒有被鬼抓走, 而中年以後呢?
我會不會變得世故, 變得複雜, 精於算計, 失去了靈魂的價值. 於是汲汲營營一生, 我可不希望這樣.
中年以後, 至少要有頭腦可以生存, 中間偏左的路線不會忘記自己的理想, 也不會餓死全家, 保有靈魂與頭腦, 好像是個不錯的方向.
至於, 以後是不是還保有熱情, 就留下這篇等年過三十後再回來看吧!

書本不是一疊廉價的紙張

書又廉價又高貴, 就像現在的照片一樣.
生產的門檻低, 曾經難得的作品, 現在充斥網路.
攝影. 詩集. 書本對作者的意義. 就剩自我實現
二手書店中, 有著一疊廉價的紙張
對個人的意義, 尚未深化之前
書本就是一疊廉價的紙張
我希望將來在我架上的, 會是一本本感動自己的作品

記事: 我賣了幾本書, 回收不到10% 賣書真難賺

April 23, 2007

希望, 與願望 - 樂生大小事

關於樂生療養院的詳細過往, 請參照:
青春歲月,人肉鹹鹹,政府欺騙,攏唔免賠!──樂生院內的病囚眼淚

那是樂生曾經的歷史, 而現今樂生面臨到的問題卻是 :
圖說樂生院:90%,懶得面對的真相
打破訊息壟斷,樂生線下游擊戰

其他延伸閱讀請參考

落下來的紅花




曾經樹梢上, 那搶眼的紅花,
終究是要掉下來的.

不知是誰, 掃來一地過季的木棉,
像是把一生的過往風光, 通通倒出來,
供人憑弔.

2007.04.22

March 12, 2007

關於蘇花高

土地不會說話, 所以她默默承受傷痛...
人善於表達, 但卻容易麻木
大量觀光對生態文化的衝擊, 是快速且易見的
衝擊由居民承擔, 利益由財團帶走
好比台灣西部, 那無法根除的毒瘤
莫為小惠而失了根

當黑洞台北吸走了年輕的活力
使得村鎮年輕的氣象僅來自假日來蜂擁而來的觀光客
離開故鄉的年輕人
學會都市人的複雜, 心中的壓力沒有開闊的世界可以傾吐
小孩成長於不會呼吸的大地
心胸不再開闊, 不懂得傾聽自然、和自然對話
聽不懂山豬與飛鼠的故事
被忙於工作的父母寄養在安親班和網咖過完童年

為什麼會這樣?

土地不會說話, 所以默默承受傷痛
人們善於言語, 但卻容易麻木
莫為小惠而失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