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1, 2016

春陽拉拜阿嬤拜訪

以下為速寫筆記,有些亂。
您好,我是dusum,就是你的兒子。
早在漉漉出生兩個月時,lavai vivi幫我們孩子取名為dusum,依她的大兒子取的,而我叫away,與她的二兒子同名,俐璇則是lavai,與她自己同名。賽德克取姓名的方式是自己的名在前,父親的名在後,表示家族與傳承的意思,所以漉漉的賽德克全名是 dusum.away。

今日(2016/12/03)上來春陽跟 lavai 聊天,最後被留下與其家人用餐,lavai 阿嬤是賽德克人,平常吃的內容也跟漢人差不多,除了一道野味。漉漉的食慾一向難以捉摸,媽媽煮的通常是玩具不是食物,在這裡,漉漉再次被稱讚很乖很會吃(?),在一堆奔來跑去的小孩中仍淡定吃完自己的那一份,悄悄的隱藏自己是外星生物的跡象。

dusum是天池山莊的前莊主(1993-2003),找我晚上去泡茶,然後我就睡不著了。dusum很好聊,而且也不喝酒(不然我兩杯就倒了),他只說二十幾年前就把酒喝完了,現在只喝茶,dusum泡的茶好喝。我們聊周遭幾個村落各自面臨的環境問題,清境對春陽的水污染/水資源問題,春陽歷年的風雨還有過去四五十年來下過的雪,說到最近幾年溫度沒有這麼冷了,過去春陽四季分明,現在夏天變得很長(喝茶的都知道夏天不產茶),霧氣不再下午就升上來,種出來的茶都不好喝了。

接著聊921時這裡怎麼應變,山上怎麼應變,小孩怎樣繞過山頭去上學,小時候上學被老師禁止生飲水龍頭,現在部落怎樣承接清境來的污水,政府不願意編經費從對面的林班地取水,私人拉的水管多少時間要重新翻新一次(水中礦物質結晶)。接著又講到近年的幾個颱風、廬山的土石流,廬山斷層與村民的心理經驗。

他開始說起上禮拜去烏來林管處看當地怎麼補貼林地林用,某個單位用一年一公頃多少費用補助居民不要開發,烏來跟仁愛鄉居住腹地/聚落大小的差異,間接帶來居民在這裡開山闢嶺。我們講靜觀跟華岡,若施行補貼政策對已經在種高麗菜跟茶的農民有多少吸引力。

講到了說這是最後一杯茶了,又開始聊起山難,哪次掉了人找了多久,哪次掉了人找了整夜卻自己回來,那次連山鷹搜救隊都不敢下去,在卡樓羅斷崖下降200米找到人後扛了多久才出來。山難多看幾次,對生命就看的越開,對人彼此間的地位跟經濟條件差異就看的無所謂,反正穿這麼好最後也是被抬出去。

俐璇來電,小孩睡不著,要我回去換手。啊,這就是人生啊。

September 15, 2016

照網路建議買裝備、爬山的缺點

Google很厲害,能找到一堆前人的教學或經驗,但那都不是自己的經驗。
最重要的是,總有人以為Google到的資訊是全面的,殊不知關鍵字還是自己下的。
搜索的知識領域還是限縮在自以為重要的範圍內。
最後就變成:把裝備的知識練到滿等後,結果上山才發現不會面對緊急避難的狀況。

在山上,就是一個對自己生命負責的時候,一腳一步,每個決策都是。

我有幸還沒叫過直升機,
但身邊有些朋友帶回的消息、在山上跟山友聊天得知的消息,甚至新聞總是不那麼如意。
以前總覺得善泳者溺。
但爬山相對沒這麼吃技巧,加上裝備、資訊的進步,入門的門檻在我的認知是降低了。
不知20年前初學者想要入門,是否都得要從收費登山團入手。
但現在的簡單路線的確是不用。
不需要知道預判路線/地形、研讀行程記錄來判斷是否有走岔或確認腳程、
不用熟悉迷途處置與緊急避難、不需要定位技巧也不用帶無線電、
不需要知道高山醫學、也不用會架繩。
取而代之的是手機,在有收訊的地方查。我都不知道這樣是救人還是害人。

我想說的是,做為一個在山上的獨立個體,應該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資訊來源不應再依靠二次元的網路世界,多多到現實生活走走
既然想上山就增加個交友圈,拿著裝備請人幫忙健檢,請人評估菜單、體能。
有時會在登山口幫忙調整新手的背包時(看不過去怎麼背這麼多)
才發現他們帶了一堆不必要的東西,或是沒帶什麼東西。

既然是第一次就該問,Google是個腦內知識的補完版,不存在的關鍵字它不會告訴你。

September 04, 2016

台東達仁 - 屏東滿洲鄉的徒步行程建議


在那附近工作幾年,就我對那裏的解寫行程的建議。從達仁到東源之間沒有值得停留的村落 (剛查了一下共20km),也沒有雜貨店等補給點。那附近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從壽卡到東源,風景優美水源充沛。如果你有帶炊具的話則建議先過壽卡,轉往199後找個路邊紮營。我相信你一天從海邊爬上壽卡(海拔460m)一定走不上20km,此外,該路段砂石車大貨車不斷,必然讓你血壓上升,早點休息才是上策。在壽卡到東源可以好好享受稜線上雲霧繚繞的景色與植被,在東源大補給之後建議續行轉往旭海海邊過夜,自旭海到港仔(九棚沙漠)這段海灘可真讓人念念不忘,岩岸的浪花聲音配上杳無人煙的夜色相信非常好睡,最好過夜前就補給好,從旭海的海邊開始就沒有人煙了(如果受不了可以問問中科院或海巡的阿兵哥可否給妳水)。隔日,走過這裡的海灘你不會想再望向西部的海岸,但須注意的是這裡的車子開得飛快。快抵港仔時別浪費力氣進入九棚大沙漠(港仔大沙漠),除非你想看被沙灘車摧殘過的沙丘。港仔是個漁村,附近有許多人以載客飆沙維生,我猜應該可以找的到小吃店、但應該沒有雜貨店,小補給過後可以再前行,往山裡面走比較涼,找個涼一點的地方過夜。隔天,建議快到九棚之前,直接轉往高士 (要繞進去),那邊有漢化不深的原住民部落會是你急需的補給點,記得抓時間以免雜貨店關,過高士之後下一個大聚落是長樂。接下來往南聚落就更密集,但人口都不住在主要道路邊,八瑤、南仁山、長樂、響林、滿州鄉中心,屬排灣族的八瑤跟長樂聚落都不在200號縣道邊,尤其長樂國小對面的長樂,你應該會想進去否則走不到滿洲,隨著人越來越多,路過的遊客如織跟小吃店林立,有需要的話應該不會餓死在路上。唯,需要注意補給的間隔:達仁上壽卡 (12km; 無水無補給)、壽卡至東源 (8.6km; 東源(排灣族)依序有小吃店、雜貨店、國小、教會)、東源至至旭海 (10.8km; 旭海(阿美族)有小吃店、雜貨店、公共溫泉(男女分開的裸湯)、派出所)、旭海至港仔(8.1km; 應該有小吃店,畢竟是漁村且有海巡)、港仔至高士(7.2km; 高士(排灣族)有雜貨店、國小),高士至長樂 (8.2km; 雜貨店、小吃店),之後雖然聚落相聚較近,但因為道路更開闊,讓人覺得很熱,記得要先補水再上路。

地圖上的點依序是:達仁、壽卡、東源村、旭海、高士。

https://goo.gl/maps/PKowU9dL9uL2

August 30, 2016

徒步旅人 - 緣起

緣起

緣起是什麼呢?過去的我成為今日的我,今日的我將成就明日的我。誰,讓我在心裡下了一個種子?又是誰在上頭澆水?記得很清楚,關於過去稚嫩的自己,當我連第一座百岳都還沒開始時,覺得南橫實在很值得慢慢走,帶著望遠鏡與相機邊走邊晃,遂借了一頂四人帳,與俐璇騎著機車去南橫做自然觀察,想要從南橫的天池走上啞口,那時身上穿的也不過是平日在山下穿的衣物,就是說走就走。當然慘況就是借來的平地用爐子點不著,幸賴親切的大哥贊助一頓羊肉爐,夜晚要睡時聽到鄰人喊現在零下兩度。
研究所畢業後去西藏自助,在沿路上看到許多往拉薩朝聖的藏民,也在搭公車路過三江源的時候見到數名徒步的旅行者,這是我第一次在書本外看到人類使用腳進行長距離的移動,就為了達成畢生的願望。真的促使我開始萌發念頭,應該是2008年夏騎行中橫霧社支線與中橫東段那趟行程,在鳶峰附近見到一位老先生,衣衫襤褸且推著手推車從對向緩行而下。提醒我若想要前行不須一切準備妥善之後才可成行。而後,重看幾本書:「山、雲與番人」、「北航!向永夜」、「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應該主要是前兩本更激起了一些衝動。遂開始計畫長途的行旅,告知女友俐璇,她也是名深度著迷長途戶外行走、觀察的人。「阿拉斯加之死」、「漫走,在熊的國度」、「家離水邊這麼近」都是她介紹給我看的,這個計畫頗受她的喜愛,就著麼著手開始評估可實現的方式。雖然大四開始接觸山林,但都是山協的學長姐帶領,自行規劃長時間的路線、補給還是真的頭一遭,內心著實興奮且不踏實,念頭動了卻沒有實踐,這種事情誰能耐得住。

徒步旅人 - 準備期


徒步旅人 - 準備期
在評估現有的裝備材料、大致路線、自身能力,分配兩人在準備期間的工作等等。由我來考慮路線、補給點、補齊不足的裝備,俐璇則是著手詢問以月為單位的請假並練習手藝。

這段時間,我研究幾個炊事方式的優缺點,希望可以往省燃料的方向尋找,除了省成本之外,最重要的是延長補給的時間。在補給上,由於路上有許多地點是前後不著人煙,也不能確定是否能在預計時程到達村落覓食,我決定自備炊具,且考慮燃料取得的方便性,選擇去漬油作為燃料源(加油站即可獲得燃料)。這些年已經出很多以熱效率著名的系統爐具。於是選擇primus 3288搭配eta黑鋁鍋作為我這陣子主要的炊事系統。

退伍後,我還有六天的時間可以準備,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研究地圖。在路線上,我規劃盡量靠著山邊的公路行走,也曾想過數條越嶺道接公路這樣串著走,考慮自身能力及補給問題,還是先從初階開始,也就是沿著公路在周遭輻射式的移動。在筆記本上稍事規劃北橫、蘇花、花東、南橫轉入新中橫北上,最後從何處返程?還未知呢。沿著過去爬山的習慣,我開始印地圖,這年頭智慧型手機還沒出現,紙本地圖仍是最好的選擇,即便是現在建議看紙本地圖,紙本地圖才方便與居民有更多互動。比較數家紙本地圖,最後挑出上河文化<<道的達人>>,我把路線上可能需要的頁面全印下來,縮印再縮印,依照以前巧拼的技巧排列地圖,將各區塊的地圖盡量縮減實體體積,再拿去雙面影印。直至出發前兩天,我都還跪在地上排地圖,想要把幾乎隨時都要拿出來的地圖盡量的縮減體積。最後大致抵定,同樣依照以前的習慣,拿黃色蠟筆畫上可能路線,用綠色蠟筆標註加油站、城鎮名稱。但我畫到玉里就沒力了,就看著辦吧!!

預定路線大致如下:從北橫西段下巴陵開始向東,經蘇花轉往花蓮,走山線或海線到台東關山,走南橫向西,抵台南後向北。至於如何向北?轉折的路線有點多,挑選海拔盡量高一點的路線來走,我還在想是否有機會能串接幾個越嶺道走入更少人的環境。最後成行的路線是從台南走台三至曾文水庫後續行茶山、山美、達娜伊谷,攀上台十八後接新中橫往塔塔加,直下東浦入水里,接著轉往中橫霧社支線入武界、親愛上到梅峰、翠峰,後轉瑞岩、紅香、力行產業道路出梨山,北行台七甲宜蘭支線,北歸。在規劃時期的路線當然草率很多,我只是在筆記本上畫可能會這樣走那樣走,誰知我路途上會被好心人帶到某個預期外的地點呢?

路線之外,大概剩下衣服需要拿捏。預期此段路將會從初秋走到深秋,從平地走向高山。聯絡在玉里工作的高中同學,先行將部分冬季衣物寄至他的宿舍,準備走上南橫啞口並繼續沿著中海拔的山路北上。一個人身上穿一帶一短袖排汗衣、一件兩節褲直接上身、一件運動短褲換洗時穿、涼鞋。是的,我打算穿涼鞋來走這趟行程,尤其是不想穿著濕掉的鞋子走路,那到最後的味道實在不怎麼舒服。

退伍後的準備期,大部分時間都在東奔西走:跑去圖書館翻閱適合的地圖、縮印地圖、排地圖、畫地圖,來來回回兩三次才定稿。至俐璇來家裡共同打包的時候,我還在貼膠帶將地圖封膜。房間呈現一團亂,地上一個區塊一個區塊的雜物,準備包進大背包的,準備寄去玉里的,幾乎完全忽略我到底背了多重。喔!相機包還能夠裝的進去嗎?

August 28, 2016

徒步旅人 - 裝備清單

在2008年秋冬季的時候,我走了一次三橫一豎,
   (北橫, 南橫, 新中橫, 中橫霧社支線接宜蘭支線)
一直沒有拿出來寫,再不寫就要變考古文章了。
上禮拜回文時隨口說到這件事,沒想到還真有人回應。
想說先寫些初步的紀錄,否則又要等十年才會拿出來。

在沒有電子地圖的時代,我影印了上河文化 一萬分之一的地圖「道的達人」。
經過數次的縮印再縮印,終於把路線上的地圖通通縮印在一張大約A2大小的拼貼中。
每個村鎮的里程是去公路總局查省道跟縣道的公路里程,不然就用比例尺自己推。

行程表請見 (行程資訊 日期 時間 當天行走步數 經過地點)
http://edster-shih.blogspot.tw/2009/02/blog-post.html
詳細日期自 2008/10/28~2008/12/28

因為這是戶外裝備版,我就貼些裝備的部分,
該時我才剛畢業、退伍,還沒開始工作,因此裝備還多是入門的等級,
給眾多有志走路的同好一些參考。

由於從秋季走到冬季、海拔從0走到29xx m (不知是南橫啞口高還是塔塔加比較高)、
女友走了一個月後回去上班,and 在路上有換過裝。
我把雙人走和冬季的裝分開陳列,
基本上同類型的東西在冬天出現就是秋天的寄回家了。

項目    品牌            型號/材質                重量
背包    Cerro Torre     Gecko 55L                2300  Osprey的代工廠
腰帶    Ospery          腰帶重裝 M                     O牌重裝腰帶直上
帳篷    Marmont         Early light              2400
睡墊                    鋁箔睡墊
睡袋                    國產不知名牌             970   品牌請問維京山屋
營釘                    鈦釘                     6.2*6 替換原本的營釘
風衣    Marmot          DriClime Windshirt       397
保暖衣  MHW             PowerStrech                    從夏天穿到冬天的好物
排汗衣  MHW, Lowe Alphine                              穿一帶一
排汗褲  GoLite          Valmont Pants W's              一條兩截褲
內褲    Pericarden      5%萊卡材質*2                   快乾的內褲
爐具    Primus          Mult Fuel 3288           388   汽化爐真的很好用
擋風版  Primus                                   101
油壺    Primus          900mL
鍋具    Primus          η Power 1300 ml         352
水袋    NELGENE         3400ml                         裝水用
        Plattypus       2000ml                         行進間飲水
地圖    上河文化        道的達人                       縮印再縮印
鞋子    Chaco           Z2                             穿涼鞋.
計步器  WISEWIND                                 21
頭燈    Peztal          Tikka XP                 94    含電池

機身    Canon           EOS 350D                 591
機身    Canon           EOS 33V                  695   底片機身
鏡頭    CZJ             M42 35mm/f2.4            344
鏡頭    Nikon           EF 18-35mm/f3.5~4.5
鏡頭    Canon           EF 70-210mm/f3.5~4.5
望遠鏡  Specwell                                 180
毛巾    Sea To Summit   DryLite Micro Towel S          快乾毛巾
手機    Motorala                                 79

書:北航,向永夜!、家離水邊那麼近

冬, 1 人
帳篷    Eureka          Spitfire                       non-free standing
                                                       也能架在水泥地上.
睡墊    Mountain Passport 充氣睡墊               718
睡袋內套sea to summit   Reactor ThermoLite       265
軟夾克  MHW             Synchro Men's S          4xx
化纖衣  MHW             Sub Zero                 7xx
手套    Clodevil        powerstrech/windstopper

== 雜物
背包套、雨傘、優碘、衛生用品(指甲剪、棉花棒、洗髮乳30ml、肥皂)、
平板式衛生紙、紀錄本

== 打包
睡袋請愛用壓縮袋,
大約可把普通的國產睡袋壓縮到 2xcm (長) * 12 cm (直徑) 的體積。
只要把睡袋&2人帳篷都塞進背包的睡袋隔間,剩下空間就超大的了。
當一個人走時,背包的最下層隔間我放了睡袋+MHW化纖+單人帳。

== 菜單
女友在走完南橫後獨自回去工作,在途中把紀錄本跟菜單給搞丟了。
乾燥調理包在那個時候還不太好吃,而且不是隨處都有登山用品店可以補給。
所以菜車、雜貨店、菜市場、超市是我們的好朋友。
(原住民部落有很多小貨車載著菜、肉到處跑)
比較需要注意的大約是
北橫(約5天才有補給)、蘇花(5天一次補給)
南橫(大約7天才有補給)、新中橫(也是5~6天左右)

== 飲水、營地、盥洗
因為多半在低海拔走,所以我們都用煮水的,
走到下午三點左右就開始留意水源與營地,
不幸到山澗邊卻沒有好的營地就在繼續走,直到有兩人都同意的地點。
飲用水估算, 1.2L/day是使用水袋時的飲水量, 如果天氣熱會加到1.5L/day。
喝一小口,含著水讓水滋潤口腔再喝下去,這樣喝法比直接拿寶特瓶喝還要省水。
盥洗的部分,就是到溪邊直接取溪水來洗or擦澡,但是要注意蛇就是了。
有次取水的時候看到青竹絲,然後晚上在那邊點著頭燈一人警戒一人擦澡。

========
之後又去補走中橫東段,這次遇到下雪 (大心)
裝備就是多了 -9度睡袋 Mountain Hardwear Phantom 15
跟露宿袋 Mont-bell U.L. Sleeping Bag Cover,
但都貢獻給女友, 我只好用背包中的防水垃圾袋來頂.

=============================================================

基本上這樣,那時智慧型手機還不普及,富士軟片還在出 Reala 100
Patagona對我來說還是「任性創業法則」中才會出現的名詞,
莫拉克還沒來,梅姬颱風還沒來,
許多走過的路現在已經不一樣了。
不變的是,世界一直在變。

希望可以引出更厲害的人來分享。

ps: 在裝備上的建議
以我作為剛畢業、剛退伍的年輕人,身邊沒有多少現金,添購新的物品是有預算控制的,大部分沿用學生爬山時選購的低、中價位裝備。若有人問,如果是初入門想要徒步旅行,添購什麼裝備最值得且不會浪費?我一定是回答「大背包、帳篷、睡袋」,與許多初學者以「生活也用的上」為由採購貴森森的Gore-tex雨衣不同,我認為在徒步旅行用途上,新添購的裝備得要與現有裝備拉出差異性,為優先購買。其次,若想要升級、輕量化則看預算而定。在裝備上,有兩句話影響我頗深,「買錯比買貴還浪費」<登山用品店老闆>、「與其花時間在看裝備,不如花時間出去探險」<任性創業法則>。這兩句話影響我頗深(如果認同時間也是成本的話),於是大部分身上的裝備都是至有口碑的實體店內挑選。最好的做法是,挑個沒有人的下午,將所有自身挑選好的現有裝備(背包、帽、衣、褲、鞋、個人內裡、炊具),通通帶去店裡面評估,將預算挑明告訴店員來協助配裝。最後,直接塞進大背包裡,走一走,背上一個小時確認舒適性,然後回家,繼續研究路線,期待出發。如果有人看了這篇文章想出發的話,在裝備上我只會這樣回答。裝備之間可以花時間研究的細節太多了,以衣服來說,布料的功能性、剪裁、耐用性與性價比,各廠牌下的款式終有各自考量,且三五年就需要更新一次資訊,實在非我這樣業餘人士可以提供建議的。

August 18, 2016

主詞真的很重要

一個流傳已久的笑話 (但發生在自己身上就不好笑)

老婆:"下班後買十個包子回來,如果看到賣西瓜的就買一個。"
老公:"好。" (下班後帶著一個包子回家)
老婆:"為什麼只有一個包子?"
老公:"因為我看到賣西瓜的。"
正確的code應該是這樣
x=10
y=0
if(看到賣西瓜==TRUE) y=1
 包子=x
 西瓜=y

但是西瓜沒有被宣告過,指令變成
x=10
if(看到賣西瓜==TRUE) x=1
包子=x
(西瓜沒有被宣告)

主詞真的很重要

June 24, 2016

Chaco換底


陪我好久的Chaco掉底,同時底也磨平了。大概用了4~5年左右開始從足弓附近開口笑(幾乎每天穿),第6年都捨不得穿,現在第7年了。
我曾經在上一雙Chaco試過自己用強力膠黏,幾個禮拜又掉了。
也是試過給龍山寺路邊修鞋的,他們不收。

炎炎夏日還是穿涼鞋的好,想起之前換過數次底的鞋專科,說不定會收。
我的尺寸是美國尺寸男8號

現場有三四種底可以挑
包含
1. 一般大齒的戶外鞋底,可惜這種的底尺寸(長寬)是做死的,Chaco楦頭很寬不合用。
2. 皮鞋底、沒有齒,就是一塊全平面的橡膠,尺寸(長寬)也是做成鞋子的形狀。
3. 現場還有一種整塊的橡膠 約 30 cm * 30 cm 的大小供師傅任意裁切,但就是比較貴。
    它的底很有趣,沒有方向性,是一堆不知名曲線。

2與3都和用,最後是在防滑性(對木頭桌面比)、彈性上,選擇了3號。
3也比較貴,不知有沒有比較耐磨。
費用 1000 元
等試用一陣子再來貼這款鞋底好不好用,先附兩張圖來看看紋路跟這款底的厚度。



這款底可能不常有人選,老闆沒有備足夠的料,我等了十天才拿到。
送件時說七天取件,但實際拿到料到貼好,也就兩天 (前面在等料)。
供有興趣換Chaco底的朋友參考。

在台北萬華 西藏路跟中華路交口
鞋專科

我在這裡換過
1. 皮鞋底 (1000)
2. 登山鞋掉底、重新黏 (300一雙)
3. 登山鞋擴鞋頭 (100一雙)。
4. 本來要來黏運動鞋的,結果老闆看了鞋況,建議我買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