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30, 2016

徒步旅人 - 準備期


徒步旅人 - 準備期
在評估現有的裝備材料、大致路線、自身能力,分配兩人在準備期間的工作等等。由我來考慮路線、補給點、補齊不足的裝備,俐璇則是著手詢問以月為單位的請假並練習手藝。

這段時間,我研究幾個炊事方式的優缺點,希望可以往省燃料的方向尋找,除了省成本之外,最重要的是延長補給的時間。在補給上,由於路上有許多地點是前後不著人煙,也不能確定是否能在預計時程到達村落覓食,我決定自備炊具,且考慮燃料取得的方便性,選擇去漬油作為燃料源(加油站即可獲得燃料)。這些年已經出很多以熱效率著名的系統爐具。於是選擇primus 3288搭配eta黑鋁鍋作為我這陣子主要的炊事系統。

退伍後,我還有六天的時間可以準備,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研究地圖。在路線上,我規劃盡量靠著山邊的公路行走,也曾想過數條越嶺道接公路這樣串著走,考慮自身能力及補給問題,還是先從初階開始,也就是沿著公路在周遭輻射式的移動。在筆記本上稍事規劃北橫、蘇花、花東、南橫轉入新中橫北上,最後從何處返程?還未知呢。沿著過去爬山的習慣,我開始印地圖,這年頭智慧型手機還沒出現,紙本地圖仍是最好的選擇,即便是現在建議看紙本地圖,紙本地圖才方便與居民有更多互動。比較數家紙本地圖,最後挑出上河文化<<道的達人>>,我把路線上可能需要的頁面全印下來,縮印再縮印,依照以前巧拼的技巧排列地圖,將各區塊的地圖盡量縮減實體體積,再拿去雙面影印。直至出發前兩天,我都還跪在地上排地圖,想要把幾乎隨時都要拿出來的地圖盡量的縮減體積。最後大致抵定,同樣依照以前的習慣,拿黃色蠟筆畫上可能路線,用綠色蠟筆標註加油站、城鎮名稱。但我畫到玉里就沒力了,就看著辦吧!!

預定路線大致如下:從北橫西段下巴陵開始向東,經蘇花轉往花蓮,走山線或海線到台東關山,走南橫向西,抵台南後向北。至於如何向北?轉折的路線有點多,挑選海拔盡量高一點的路線來走,我還在想是否有機會能串接幾個越嶺道走入更少人的環境。最後成行的路線是從台南走台三至曾文水庫後續行茶山、山美、達娜伊谷,攀上台十八後接新中橫往塔塔加,直下東浦入水里,接著轉往中橫霧社支線入武界、親愛上到梅峰、翠峰,後轉瑞岩、紅香、力行產業道路出梨山,北行台七甲宜蘭支線,北歸。在規劃時期的路線當然草率很多,我只是在筆記本上畫可能會這樣走那樣走,誰知我路途上會被好心人帶到某個預期外的地點呢?

路線之外,大概剩下衣服需要拿捏。預期此段路將會從初秋走到深秋,從平地走向高山。聯絡在玉里工作的高中同學,先行將部分冬季衣物寄至他的宿舍,準備走上南橫啞口並繼續沿著中海拔的山路北上。一個人身上穿一帶一短袖排汗衣、一件兩節褲直接上身、一件運動短褲換洗時穿、涼鞋。是的,我打算穿涼鞋來走這趟行程,尤其是不想穿著濕掉的鞋子走路,那到最後的味道實在不怎麼舒服。

退伍後的準備期,大部分時間都在東奔西走:跑去圖書館翻閱適合的地圖、縮印地圖、排地圖、畫地圖,來來回回兩三次才定稿。至俐璇來家裡共同打包的時候,我還在貼膠帶將地圖封膜。房間呈現一團亂,地上一個區塊一個區塊的雜物,準備包進大背包的,準備寄去玉里的,幾乎完全忽略我到底背了多重。喔!相機包還能夠裝的進去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