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員:郁庭
領嚮:郁庭
== 行程紀錄 2009.05.01 ~ 2009.05.04 ==
Day 0 2009.05.01 (五) 勞動節放假
恆春-屏東-內埔-泰武-林道
Day 1 山腳 - 登山口 - 檜谷山莊 - 大武祠
0450 起床 0600 拔營 over 0745 登山口 1230 檜谷山莊 1530 6.3 K 最後水源1750 大武祠
Day 2 大武祠 - 大武山 - 檜谷山莊
0500 起床、0530 上背包(日出了)、0700 絕頂 煮早餐、0920 下山、1100 大武祠 吃奶油麵包 1820 檜谷山莊
Day 3 檜谷山莊 - 登山口 - 屏東 - 恆春
0600 起床 0630 出發 0800 3.8 K 觀景台 12xx 登山口 14xx 摔車 1530 屏東
== 路線 ==
登山口 0 K 16xx m
西峰叉口 1.75 K 17xx m
檜谷山莊 4 K 2190 m
大武祠 8 K 30xx m
北大武絕頂 9 K 3192 m
== 筆記 ==
想爬北大武山是很久前就有的念頭,然而,直至恆春工作,仍然沒有多少動力上山,只因慢行的習慣,至少要多準備一天才好從容下山。趁著三天的連假,決定上山,然而出發前,家裡寄來的汽化爐來不及到達,臨時剪了個酒精爐,臨時跑去恆春買酒精,水源的狀況也是上山時邊打聽才知到。總之,覺得這次上北大武山一切都是很臨時準備,覺得有點對不起山,不知道要怎麼才能填平這種羞愧的心情。
在山腰,選了塊路邊的平地作為明日上山的基點,原以為是一個平凡的營地,可惜我看輕了地下的螞蟻們,在清晨的時候,聽到微微地流水聲,昨日傍晚有看到帳篷外有一兩條接水的軟管,簡單的以為我的營地下方也有一些水管流經,沒想到卻是個天大的惡夢--「蟻群正在攻佔我的帳篷!」天哪!能想像早上起來發現帳篷被螞蟻們咬得千洞萬洞,我的帳篷現在變成一個十足的漏底帳篷,這些啃咬的聲音是從睡墊傳來,是的,睡墊也被攻陷了。為什麼螞蟻會來帳篷找食,簡單的就可以發現原來是麵包太好吃了,紅豆麵包的內外都是螞蟻,而且我似乎搭在蟻窩的附近,這塊平地是他們的覓食範圍,很好,我是他們的食物。
花了一些時間將帳篷內外的螞蟻一隻隻抓出,原先準備的三個麵包 – 紅豆、墨魚、奶油,只剩下奶油被染指的部份較少,墨魚麵包已經不太能吃了,捏幾口墨魚出來當早餐,一邊檢查有沒有螞蟻從縫縫中鑽出。將螞蟻們清除後,檢查一下帳篷,由於太過震驚,一時間忘記要幫這慘案留下照片以供警惕,被咬的面積大概1.5 x 0.4 m2 在這範圍內散佈著大小不等的孔洞,這單人帳以後是要怎樣用阿,真害。
這次上山,我以為已經夠輕量了。15 kg約是我個人爬高山陡上的上限吧!或若不這麼的直陡上(1300 m / 8 km爬升16.2%)。應該還可以上的去。此次粗估約背了16~18 kg的裝備上山,從登山口到檜谷山莊約用去4個小時,到檜谷之前,路都還算好走,有許多的緩上,也有一些連續的直上,大抵都有一些可休息的點。只是在檜谷前1 K,我大概就有點累了,可能實在是太久沒上山,腳力有點負荷上的壓力,心肺倒是還沒什麼困擾。
北大武山植物相的垂直分佈很精彩,沿著登山步道可見到中海拔的植物一直往上到中高、高海拔,沿路上有稍微拍一些可能認得、可能查得出來或一些漂亮的植物風景,以我查植物的速度,大概還要再一兩個月才查得了大概吧。
恆春很久沒下雨,上山時向山友詢問水源的問題,頗為幸運,檜谷山莊及6.3 K水源地都是有水的狀態,也得知檜谷山莊昨晚大爆滿的盛況,我真是不敢恭維眾多雜燴聚集的夜晚,還是選擇直上比較自在,就算到不了大武祠,路邊隨便找塊空地搭起單人帳也好,我這樣想!
山友一批批下來,皆是昨晚住檜谷山莊,再於今早輕裝登頂的山友,十團裡有八團會問今晚打算住哪裡?多是關心的對話,山使人變得單純,但我仍不敢把裝備放在山莊輕裝行走,大概是我太小氣了吧!小氣到捨不得放著帳篷、爐子、保暖衣物給山神保管。當我提出可能會住在大武祠時,幾位山友的反應頗為羨慕,當然也有人好心的提醒帶有「祠」的鄉野傳聞。
幾位較早上到山頭的山友不斷地說著今早的好天氣,我當然記得今早的藍天與雲瀑,直說:「我有看到喔。」在山中聽聞有颱風在菲律賓形成,未來動向不定;另外有雲系自北方移來,星期一會影響到屏東,是梅雨的鋒頭嗎?只希望明早上山還能有藍天。
未過午即可感受到自己身處雲霧內,下午抵紅檜巨木(約6 K)已雲霧四佈,水氣時起時散,可惜我已經累了,在4 k~6 K這2 k,從原本1~1.5 K/1hr的速度變成0.5~0.6 K/1hr,有點慢,在一個必須互相讓路的階梯上,與一對父子三人相遇,對方友善的幫我計算到達大武祠可能需要的時間,讓我估算體力的運用,重裝上山果然要比輕裝再吃力一個小時,要重裝直上13xx m,直是難受,在那個稍事喘息的當口,我認出了那個在旁邊拄著登山杖笑笑的人,居然是以前山社的學弟-柏彰,說是學弟也有點奇怪,當第一次開始爬山已是大四的年紀了,那時他已是山社的隊員,看著這些老人們吃力的腳步,總是一馬當先衝在前面的他,大概不能了解膝蓋痛的難處吧!不知是否柏彰的兄長從略為接不上氣的口氣看出我的疲憊,建議我及早上路,我以為已經很努力掩飾疲憊,膝蓋已經痛得不想理它了,「Glucosamine要照吃,不要等老了爬不動了才吃,臨時吃也沒有用」,寫筆記的時候我這樣提醒自己。
即使一個人爬山也是要講究士氣的
陸續下山的山友一面說著上面的雲海與下層雲霧的分野點,一面提醒我要加緊腳步才能把北大武的「夕照、星夜、晨曦、雲瀑」一次看盡且一人獨享,只能笑笑,原本是打算隨處夜宿的,現在好像多了個目標,但今次我卻沒有這麼有動力來完成。可以說有點累,也可以說自從染上了職業病,出門會多認真的看些草木花朵,難道會認真到連看個風景都嫌懶?老天明鑑,這是士氣低迷所致阿!
在山裡的雲霧中,眼見所及僅周身30公尺的範圍,鐵杉掛上了雲氣,我看不到天頂,身邊的馬醉木一樣纏了霧,讓鏡頭對不到焦。在鐵杉林下,忘記是草坡或是箭竹邊,看到有類似小動物在樹上跑過,是白面鼯鼠嗎?小白面鼯鼠怎麼不會滑是用跑的呢?這個海拔還有誰?我開始尋找並且回憶,直到聽不到聲音為止。後來想想,條紋松鼠的可能性最大,但因對哺乳動物知識的淺薄,仍應保留這個不確定性,以待求解。
傍晚,一邊念著待會到7 K我就要休息了,繼續以累了的步伐繼續上攀,等真的到了7 K,卻找不到合適的營地,繼續前行,『到8 K我就要休息了』,其實8 K就是大武祠,於是我下背包,住了下來。
為什麼要上山?因為我喜歡在月亮/星空下寫筆記
腳有點酸,膝蓋很痛,卸下背包就好多了。到達時比柏彰兄長的估算晚了半個小時,還好仍有點天色。
晚上,我獨自一人在大武祠看月亮,總算是有點開心,寫筆記的時候總是讓人心情很好,我喜歡在山上思考,有許多的鎖事在思考的時候,不會在山上想起來,不管在山上想的事對我的人生是否重要,但至少此時心神一致、專心的思考。
身旁肆虐的黃鼠狼在挑戰我的耐性,蛋殼等廚餘被裝在鍋子裡,諒牠怎樣也翻不出來,但今早飽受螞蟻圍攻的創傷仍在,原應是要保護山人的帳篷變成需要保護的對象,該是要多帶一條營繩將鍋子給吊起來。同事雨岑在野保所唸書時,在老師的計畫下,與學長姐來北大武山一代架設自動相機。為何要在北大武山架設呢?此條登山路徑被認為是低度人為干擾與高人為干擾的中界,鄰近的北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台灣穗花杉保留區、台灣油杉保留區,都讓人很想進去阿,怎樣才可以名正言順的進去玩耍?再說吧!人應該要知足才是。
Day 2
上午五點半,醒來時已魚肚翻白,正好有山友輕裝上山,準備上山看北大武的日出,看到我的帳篷,向後方的同伴說「這裡有人紮營ㄝ!」在高山上紮營,即使五月也還是很冷,穿著大外套邊打哆嗦邊收帳篷,聽說這裡冬天會下雪,到時還得要背一次重裝上山?希望我的膝蓋還可以撐久一點。
今日紮營的地點還沒決定,是要住檜谷山莊還是要住大武祠呢?一路邊走邊拍往山上去,在路途中看著大武山的雲海與日出,哪一座是大武山呢?傳說最後的1 K要攻三個假山頭,算了,一步步慢慢走吧!
鐵杉林中混著一些其他針葉樹種,有一種葉背有兩條白色帶,正面看起來像香杉(or欒大杉)但植株不高,約1人高。鐵杉的樹皮很有趣,有點剝落,但書中沒提到鐵杉有像雲杉那樣的片狀剝落?先紀錄著再慢慢查。
太陽的紅光照上來,讓我終於有興致拍點東西。後來,連石頭也照了,我記得小時候會對著野柳的石頭拿起相機,結果洗出來後,卻不曉得自己在拍的主題有何美感?之後我就很少拍石頭了,我想是我對純紀錄式的影像沒什麼興趣吧,那現在為什麼會對拍植物有興趣呢?因為光與影嗎?還是一樣是紀錄,只是影像的質感好了許多。我想是因為光影的因素,至少在許多時候拍照是存在著欲望的,順著心裡的衝動按下快門,就是這麼回事。
七點多,上到絕頂,開始享受一個人的北大武,早我上山的山友已下山去,看來是要今天趕回去,幸好昨天(5/2)才上山,沒有趕上人擠人的山徑與絕頂。坐在山上看雲瀑流動,享受一個人的山頂,上來的這段應該全在3000 m上下來回移動,山勢開闊,聽說在絕頂可以同時看到三洋,不過現在眼前只有雲海,這是隱藏的第四洋。在北大武的絕頂,北方的雲瀑有點像是白白海的路口,藍海人想上空島聽香狄亞的鐘聲。
看著雲漸漸散去,開始煮早餐,幸好風沒有很大,否則早餐可會摻上些許沙塵做胡椒,不然就是一直熄火,讓我一煮再煮,即使如此,身邊的小蚊也夠煩人,幸好這些煩人之事沒有同時發生,掃了興致。等麥片好的時間,我又跑去拍照、寫筆記,帶來的地圖沒有畫到前面雲瀑的山頭,又少了一個認山頭的機會。
此時,一群有點年紀的山友也上來賞山,有些人對我的酒精爐很好奇,當然也有很有經驗的前輩看著酒精爐,說明它的效率取決於設計。言下之義,明顯的說便是全開放式的爐子可以再做的更好些,的確是煮得有點久,難道是麥片太早放的關係?吃完麥片後,我拿出內埔買的花捲饅頭出來烤,烤饅頭是臨時想出來的,只因不想吃冷的饅頭,卻得到阿嬤的大加讚揚,不斷招呼人過來看烤饅頭。只是…阿嬤,饅頭已經好了,我可以吃了嗎?
繼續在山頭耍廢滾來滾去,九點,我終於打算下山,問了問昨天遇到的一對父子,檜谷山莊昨晚稍微安靜,那就住山莊吧!總不能在山頭繼續耍廢到傍晚看完日落才下山,已經沒水了。
下山途中,聽到一些大吼的聲音,想不出有什麼原因讓人邊爬山必須大呼著上來,兩個單攻的人只帶著簡單的背包就上來了,不愧是單攻,免了食物、帳篷、晚上的禦寒,背包剩下20 L的物品,一個簡單的背包就解決,只是單攻應該是個累死人的行程,從昨晚就開始走,走了整個晚上都沒有睡,就只是想看看大武山的早晨。回到大武祠,看到了想看很久的雙環,應該是雙環,飛動的速度對我的望遠鏡還是太快,只好拿相機不斷追焦,嘗試看看腹面的紋路,雙環在眼前不斷移動,說著『來拍我阿!看你鏡頭的對焦速度可以多快!』最後當然是以失敗收場,因為這隻雙環實在太過好動,不斷繞著大武祠周遭的玉山杜鵑飛行,只有一兩秒的時間停在遠處的杜鵑花上,太陽越來越大,顯示著我應該要走了,若耗了大半日子待在山頂就沒有時間邊走邊看了。
下坡時就會很討厭相機在眼前滾來滾去,幸好此行只帶了一台相機,否則現在他們應該會對打。出發前考慮很久,該如何攜帶我的鏡頭,原本小巧好帶的EF 70-210 mm已經換成小小白,小微距換成了愛鏡百微,總之就是又大又重,儘量壓縮背包的空間使鏡頭們可以在下大雨的時候進入背包躲雨,行走時用外掛鏡頭的方式攜帶一個腿包及兩個鏡頭筒,問題在於下坡蹲下時會碰地,其實,下坡並沒有比較容易行走。
學著昨天的父子拿腳架當登山杖使用,有點卡,算了,這樣好歹可以讓腳多撐一些時間。今日下陡坡 900 m (3092~219x m),大部分用大拇指丘著地降落差,雨鞋對腳踝的保護果然有些不足,即使有不錯的軟底鞋墊,在遇到斜石面、斜樹幹、樹洞,總之是許多要扭動雙腳的時候,覺得腳踝兩側的護力有些不夠,若僅單側的腳底板著地,要用自己的肌力扶正、撐回,這是與以前用登山鞋感受不同處,還有另一個,因腳左右的足寬不同,左腳較小的結果,先前若穿登山鞋約2~3小時的山路,小指就會痛了,但這因為個人的感受吧,比較寬鬆的雨鞋反而不會壓迫到腳。
沿路,不斷地用著愜意的心情下山,因腳架就在手上,乾脆拍許多沒了閃燈的照片,其實是閃燈沒電了,非低自放電池果然一不注意就沒電罷工!
六點,來到檜谷山莊,有點累了,其實大多是因為要背著大背撐著姿勢拍照的因素吧!下山時遇到正要上山的山友們,應該在一個小時前就已經回到山屋了,可能我帶了太多雜物,讓山友們以為我是專門出差來研究的,笑笑。『有這麼誇張?』我把恆春的習慣帶來這裡好嗎?這裡的植物相已然是另一個世界,山上的生物讓我覺得有趣,已經習慣把不認得的植物看一看,摸一摸,雖然下次還是不認得,那我為什麼還是要這樣做呢? 其實我已經不那麼記得許多相片拍攝的場景,也不那麼記得該種植物生長的環境,更不一定記得觸摸當時的觸感或是味道,那我為什麼還是要這樣做呢?
觀察是一件有趣的事,總是在山林野地拜訪老朋友,或是尋找新朋友。每次上山玩,總又是在身邊看到一堆又一堆的不認得的植物,4000多種維管束植物,若能淺探其中一成,便可過入門的水準了吧!同事說我很認真的查資料,即使如此我覺得還是比不上我的老闆哪!
夜裡,下了些雨。很久沒跟人爬山了,多半夜宿於外時,都是與俐璇或獨自一人過夜,今日睡在檜谷山莊中,其實有點不好睡,有點冷。山屋外的紮營區使用金屬網格地板,想想,還是睡山屋內好些。
Day 3
起床後才發現,原來山莊後方是有廁所的,還是不鏽鋼製、通風的、有水不斷流動的廁所。有人對這先進的廁所出現在山裡抱持感嘆 – 自然與原始的森林總是會被文明侵入,不能將屁股光光的面對大地。所謂土地倫理應是怎樣建立?一個文明的文化體,應把進入山林視做怎樣的行為?這些自然教育的哲學思考,已大大地超過了我的能力。
昨晚一同宿於山莊的山友們仍在睡,早起出發,預計中午左右到達登山口,慢慢晃下泰武、內埔,再趕去屏東辦些證件。
八點時,到3.8 K觀景點,若對北大武的路線熟悉,會發現,這個傢伙一個半小時才走400 m。昨天趕著上山,沒有留心的生物們一下子都進入了眼中,沒有電的閃燈在這裡已發揮不了用處,只好用腳架一張張的慢慢拍,輕量的腳架撐著泥地,還是會有振動的可能,得要多拍個幾張才有較好的清晰度。
自1.75 K的鞍部上至檜谷山莊或6 K前,這段中海拔的林相很值得停留,慢慢玩、慢慢摸下山,這段路線拍到的植物對我已難以辨認,許多猜測的植物,查資料後一次次的推翻我的想像。
過 1.75 K鞍部後,氣溫漸高,上午因下雨穿起的外套,早已熱的想收起來,林相也變得較為開闊、簡單,遂將裝備整理一番,留下外掛的鏡頭,將帽子、望遠鏡及腳架都收了進去,圖個簡單的行囊,繼續漫步下山。
登山口,一隻前天見過的哈士奇在附近徘徊,隨著走下林道牽車,看過很多曾有人養的流浪狗,它一樣等著夥伴,跟著人走,跳上機車,等著機車發動,是隨主人上山時貪玩走散了嗎?還是被拋棄在海拔兩千的登山口,自以為沒有那麼熱?可以自行生活。養它的人也是曾經灌注愛心的,那為何現今將它遺棄呢?
路上,下雨、穿衣、下山、摔車。
往泰武的路上,遇上一隊自行車隊,其中一人滑得很快,在下坡的彎路也是很順的滑過,但我就不是這樣了,騎上一段碎石泥地,以不到五十的時速摔車,重點是,我穿著MHW的風雨衣摔下去。後面的自行車隊趕緊停下,給予一些包紮的繃帶,只是眼鏡歪了,一時間找不到鏡片,幸好調得回來,車友們看看我的車況,還發的動,確認無礙後便繼續下山。還好還穿著雨鞋,被壓到的地方僅有一點皮肉傷,但手就不是這樣簡單了,趕緊看看風雨衣有沒有破洞,MHW Synchro如同傳聞的耐磨,神奇的是,穿於內層的保暖衣卻破了。已經破了帳篷,別又壞了外衣,可是會難過不止。
回程,於屏東龍泉,看到傘兵跳傘,很是好看。以前沒法將跳砲操的畫面留下甚是可惜,不禁又回頭看那落下的點點。夕陽中,傘兵一個個從飛機跳下,居然興起帶底片機的衝動,回去練體力吧!
登山筆記:
1. 在大武祠,晚上不小心煮的太鹹了,又因水量估的太剛好,必須省水用於明早煮早餐及下山時的飲水,500 c.c.的營地用水是不夠的,下次還是帶水袋出來取水吧!
用水清單(c.c.):
攜水量 餘水 飲水量 取水量 煮食 取水地點
Day 0 –> C0 1700 1300 400 0 0 -
Day 1 –> C1 1300 700 600 500 400 最後水源
Day 2 –> C2 800 150 550 600 100 + 500 檜谷山莊
Day 3 –> home 750 200 550 0
ps: 出發前攜水量:水袋 1200c.c. + 水瓶 500c.c.
2. 此次是第一次在中高海拔使用酒精爐,效率不比平地,用油量沒有仔細計算,以平地經驗推估。
煮食清單:
主食 用水量 用油量 煮食時間 煮食地點
C 1 麵,蛋,青江菜,濃湯粉 350~400 40 ? 10~15 大武祠
Day 2 麥片包 + 大燕麥片 100 30 10 大武山絕頂
C 2 麵,蛋,青江菜,濃湯粉 500 50 20 檜谷山莊
C 2 真鍋咖啡 200 ? 5~10 檜谷山莊
C 2 飲用水 500~600 50 20 檜谷山莊
3. 整天穿著雨鞋,襪子已經變得又溼又臭,原以為Smart wood的羊毛襪比較不會臭,但我似乎太高估它了,一天下來,穿進雨鞋的部份有大部分被自己的汗弄濕,所以,褲子是濕的,襪子是濕的,雨鞋也是濕的。到了第二天下山夜宿檜谷山莊時,一脫下雨鞋,那味道讓我馬上就把它穿回去,那時正在其他山友面前煮麵。
4. 輪胎該換了,一條好一點的晴雨胎可以保護身家財產安全。
註:
ㄧ、行囊
。背包、單人帳篷、單人鋁箔睡墊、機車雨衣、地布
MHW 化纖衣、Synchro、PowerStrech、OR 西雅圖帽(忘記帶毛帽)、
護膝、雨鞋、水袋、水壺/500 c.c、水/1.2 L、
酒精爐、文梁 600ml 個人鍋、350 ml酒精瓶/350 c.c.、醫療用品。
。Canon 350D、EF 100 macro、攻擊手小小白、Nikon 銀廣角、望遠鏡、
腳架、NB-2L 鋰電x1、3號電池x4、閃光燈PE-28s
二、食物
晚 麵條 2 天份、美極調理包x1、青江菜3把、蛋x2
中 紅豆麵包、奶油麵包、油蔥饅頭
早 麥片調理包x2、大燕麥2天份,銀耳杏仁x2。
備 南瓜濃湯包x1、糙米餅乾半包。
重量小計:過夜裝備 11.5 kg, 食材 1.5 kg, 攝影 4 kg
三、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