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17, 2017

徒步旅人 - 預算

提供我的預算建議

預算
預算這部分應該分1)裝備、2)住宿、3)生活費(含飲食及交通育樂)

1) 裝備:全新手的話(以下以台幣, NTD表示)
我鼓勵不要帶小推車,空出雙手拍照、跟小朋友握手、追小孩、這樣有路況時比較容易應變,例如走進小路卻有大車來,要上樓梯、走古道等。
因此裝備就要全上身,由於我是自己背所有裝備,9成是自己搭帳篷,含食物跟相機大約在18公斤~22公斤(看背包負重能力),身體的負重能力大概三天就習慣了,其實也只有出門前會秤,其餘都是隨便猜。
如果要全部重頭買,裝備大概一萬至兩萬上下,不需要買超過我建議的單價太多,
帳棚四千、背包三千、鞋子兩千五、睡袋+睡墊三千五、炊事裝備的話就是爐頭三千,鍋子一千,水袋+水壺一千、頭燈一千五。

飲水
喝水用水袋,急用用水壺。
我是準備三種裝水的容器,400ml寬口水壺(急用時使用),1.5L水袋(熟水)、5L水袋(生水)
用水袋接水管喝水,渴了不用下背包,吸一口含著,幾秒後再吞下,這樣非常省水,大概一天1.2L就夠了。不過看人,我跟女友都是駱駝。如果自認是吃水怪獸,可以考慮這方法,畢竟水很重。
水壺,帶400ml左右的寬口(5~6cm寬吧)水壺,有飲水機能裝水又不想掏背包時好用,接瀑布/溪水裝來過夜會用到。下午休息的時候,就可以把晚餐難煮的澱粉泡進去,有時想要吃義大利麵會用水壺泡著,泡生米等著煮也會用到。還有,有次不小心掉進咬人貓叢,尿尿在水壺裡面,把毛巾泡進去,用尿來敷患部,大概是這種用途。

炊事
為了燃料補給方便性,還有燃料的體積(單位熱值)等等因素,我選擇汽化爐搭配黑鋁鍋。汽化爐的好處就是燃料取得方便,去漬油就在加油站買(請買綠罐比較不臭),黑鋁鍋是導熱快省燃料,當時"系統爐具"正當紅,就是炊事系統以省能源的高效率燃燒為設計原則,在鍋子下方加一堆導熱片增加吸熱面積,概念就是如此,現在汽化爐應該設計的更有效率了吧。

然後爐子火力雖然頗重要,不過照系統爐具的邏輯,發熱效率跟可以煮更多分鐘數,更多公升的水對長天數行程是相對重要的。若是貪圖火力旺,很快把燃料燒完,反而要帶更多燃料,是不划算的。

衣著+雨具
雨具最好用的還是雨傘(輕便折傘即可),第二選擇是斗篷式雨衣(身體側邊樓空那種)。Gore-tex不值得在平地用,空氣中都是灰塵,我的貴森森的防水外套回家之後手洗三次還是全黑的水,第四次才好一些。雨褲不用帶。
上衣就跑步用的短袖排汗衣+袖套、褲子選兩截褲自由度高。

2) 住宿, 其實是為了充電
抱歉無法提供建議,我都自己搭帳篷,但是可以提供如何省電。
a. 帶紙本地圖:紙本地圖可以縮印,把需要的路線事先標註,也可以判定補給點、加油站之類的距離,總之紙本地圖只是不能馬上告訴我們人在哪裡,但這並不是很重要,其餘電子地圖能做到的紙本也都可以。
b. 帶功能型手機:古早時代還沒有吃店的智慧型手機,那時期手機可以待機7天以上,但我還是會關機,有需要傳簡訊即可,印象就是很久才需要充電,在路上也不用擔心一直要找插座。也如此若有借宿常常忘記充相機之類的。
c. 帶單眼與手動鏡頭:跟微單和手機比起來,單眼的每顆電池可拍張數比較多,在構圖的時候也不需要使用LCD來顯示畫面,也因為開機與對焦快速,很快又可以關機。我甚至帶數位單眼+底片機(雙機流),算好一次性電池用量,就可以上路了。

3) 生活費:含飲食及交通育樂
a. 飲食:這就看個人想過怎樣的生活,因為旅費都拿去買裝備,我又走窮鄉僻壤的路線(五天補給一次),加之中午為了省時間,我是不開伙的。就把早餐多煮一份,或是帶些乾糧,這樣好處就是算食物剩餘天數比較簡單。
我的食譜大約就是晚上煮150g的米,75g做晚餐,另外75g做隔日的早餐(稀飯or飯糰)+午餐(飯糰)。手邊有什麼菜就丟什麼菜進去跟米一起燉,就變燉飯。
b. 交通:我會攔便車,也為了趕進度(跟朋友約之類的、或女友要回職場之類的)會搭公車(公車印象就一兩次),也會為了天氣不好先繞過蘇花,待天氣好轉再回來走而坐火車。也因此我帶了機械式計步器來計算真正的行走距離。
育樂:含逸樂品、天氣熱買個冰不為過吧!參觀展覽館的門票也都是有付的。

應該全齊了吧。
至於費用,以這樣的走法,裝備兩萬內、生活費抓五千/月,很寬鬆了。